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健康監測毫不松懈,心理疏導分類施策
3月3日,我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第十七場),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大偉通報了全市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情況以及疫情防控工作進展情況,相關部門負責人回答記者提問。
截至3月2日24時,我市累計報告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94例。3月2日0時至24時,報告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例,新增確診病例中,來自隔離管控密接次密接4 例,封控區域、管控區域重點管控人員2 例。經積極治療,2日有27名患者治愈出院,截至目前,共有103 名患者陸續治愈出院。我市現有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91例。
王大偉介紹,我市郵政快遞行業從業人員累計確診3人,均為陽性病例密接或次密接人員,都是在隔離期間確診的,目前風險可控。經流調分析,這3名確診的從業人員均不是在作業過程中感染的。為消除和防范相關風險,我市對3名確診人員工作中所接觸的其他從業人員,均按照防疫要求進行隔離;對3名確診人員工作的場所、使用的設施進行了全面消毒消殺;對其攬投郵件快件的寄件人和收件人信息進行排查,累計排查相關人員信息5474條,未發現陽性。全市郵政快遞行業從業人員作為核酸檢測應檢盡檢重點群體,在本輪疫情之前按照規定每周抽檢,自2月16日起按照全市大規模核酸檢測要求每天進行檢測,除目前已確診的3人外,其余結果均為陰性。
王大偉強調,一直以來我市非常重視郵件快件的物品防控,對進出我市的郵件快件在分撥中心、營業網點和末端驛站進行全面消殺,在企業分撥中心配備流水線上自動化噴霧消殺設備、手持便攜式消毒設備,強化消毒消殺效果。對進入我市的國際郵件快件在清關環節、企業環節、終端環節進行多次消毒消殺,在企業環節設置“靜置消殺區”和集中監管倉,對國際郵件快件外包裝及內件進行核酸檢測和消毒消殺,檢測結果為陰性方可進入投遞環節。對不便于使用消毒劑的文件類郵件快件采用臭氧消毒機進行深度消殺。對從業人員要求每日崗前必須測量體溫、查健康碼和核酸檢測結果,疫情期間實行單位住所“兩點一線”工作制,不聚餐、不聚集、不聚會,劃定相對固定作業區域,避免交叉作業和隨意串崗。各企業也為一線從業人員配備充足的防護物資,對接觸國際郵件快件等高風險崗位人員實行備案管理和防護升級。在末端攬投服務環節目前主要通過預約服務、智能快件箱投遞或驛站投遞等無接觸方式交接郵件、快件,減少直接接觸。
王大偉介紹,目前,本輪新冠肺炎疫情經歷了高位運行階段,正處于低位運行下降的階段,但社會面的傳播風險仍不可忽視,為了堅決徹底打贏這場殲滅戰、攻堅戰,后續我市還將在重點區域、重點人群中繼續開展核酸檢測。
賽罕區采取了哪些措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賽罕區副區長徐玲玲介紹:疫情發生后,賽罕區的疫情呈現出多點散發的態勢,高風險地區有1個,中風險地區22個,封閉管理小區31個,占全市封閉管理小區的1/5。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賽罕區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進一步優化核酸檢測流程。加強“采、送、檢、報、信、管”的有效銜接,建立了“十個到位”工作機制,配置4+N人員,扎實推進“敲門掃地”“不落一戶”“不漏一人”行動,對行動不便等特殊人群采取上門采樣,對隔離酒店的群眾采取單人單采,投入190余輛核酸檢測運送車,保證第一時間采集送樣。
進一步嚴格隔離酒店和小區管控。對隔離酒店均建立了“5本臺賬”,成立了總協調、點長、監控人員、醫護人員“四位一體”工作專班,明確任務職責;對封控區加裝門磁,在保障閉環管理、核酸檢測的同時,配備心理醫生關注隔離人員心理狀態,強化關心關愛;對管控區采取公安流動宣傳車進院宣傳,嚴控管控區人員流動、聚集;對普通小區全部建立“八個起來”工作機制。
進一步強化服務保障。社區采取24小時輪班制,通過網格員、志愿者服務隊及時做好居民物資需求統計,同時市場部門統籌使用“菜籃子車”直接到小區門口,備好肉、蛋、奶等生活保障物資,居民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明確所需物資,物業人員、網格員把所需物資及時配送到位,按規范做好物資配送,全力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讓封閉小區內居民靜下心來、足不出戶,居家防控。同時,對急危重癥及意外受傷等患者,按照疫情防控措施,主動上門服務,接送病患就醫。
進一步加強與群眾的溝通。通過“新賽罕區V”各媒體平臺及時發布公告信息,通過與各鄉鎮街道及各工作組的聯通機制,第一時間發送到各網格群,讓居民最快了解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和要求。同時,社區網格員和志愿者相互配合,積極與居民通過微信溝通,在一對一的交流中舒緩群眾的緊張情緒,收集群眾反映的問題,并及時進行解決。
隔離期間居民應該怎樣開展個人健康監測?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大偉介紹:對于集中隔離和居家隔離人員的健康監測,有明確的要求:一般來講,密接和次密接、入境人員、高風險來呼等人員需要集中隔離;密接和次密接中特殊人群、解除集中隔離的入境人員、中風險來呼等人員需要居家隔離。
對酒店集中隔離人員,集中隔離場所醫護人員要登記所有隔離對象基本情況,全面落實集中隔離人員健康監測工作,每天早、晚對其各進行一次健康狀況監測,了解其是否有基礎疾患,保障隔離期間的正常用藥,并做好記錄。如果在監測過程中發現隔離對象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癥狀時,我們會及時向轄區疾控機構報告,并按規定立即轉至設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排查就診。
對居家隔離人員,社區工作人員登記所有居家隔離人員信息,居家隔離人員每天早、晚自我進行體溫測量,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并將監測結果主動報社區醫學觀察員,如果在監測過程中發現隔離對象出現發熱、干咳等癥狀時,主動向社區報告,社區管理人員則會及時向轄區疾控機構報告,并按規定立即轉至設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排查就診。
王大偉呼吁居家隔離的廣大居民,居家期間原則上不要外出、不要接受探視,社區工作人員也將實時與您視頻對話,對您居家隔離情況進行監督。如要外出,必須向社區提出申請,獲得批準后,全程正確佩戴口罩,點對點前往目的地,不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在完成后迅速返回居住地。
呼和浩特市對重點人群開展了哪些心理疏導工作?
自治區精神衛生中心專家陳麗霞介紹:自2月15日呼和浩特市本輪疫情發生以來,自治區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防控組同步安排部署了疫情防控和心理干預工作。自治區精神衛生中心抽調97人,其中包括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精神科護士,這些人員擅長各類精神心理疾病的診治,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從2月23日開始,援助呼和浩特市開展心理干預,保障首府人民的身心健康,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對確診患者、一線醫護人員和疾控人員。派出15名醫護人員進駐內蒙古第四醫院,對精神障礙患者給予診治護理,同時承擔全院患者及醫務人員的心理干預工作。
對隔離人員,如密接者、發熱患者,抽調了全區12個盟市共82名經驗豐富的精神心理骨干。通過與酒店點長對接,摸清隔離人員底數,按照自愿原則填寫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同時結合酒店點長的報告,篩查重點人群,根據人員不同情況分類施策,分別給予一般干預,重點干預。
對次密接、志愿者以及易感人員等,開通了自治區心理援助熱線12320-5,由專業的團隊提供心理援助服務。同時,針對不同人群不同特點,制作了針對性的科普資料,幫助各類人員解決困惑,舒緩壓力。
下一篇:疫情宅家如何維持心理健康?深圳市心理專家給出“五個要訣”
相關文章: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