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22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4億噸,累計成交額58.02億元
近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出席發布會,介紹加強生態環境源頭預防和過程管控,推動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相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相關重點工作進展,并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劉友賓介紹,12月28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將在成都舉辦“2021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討會”。本次研討會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為主題,設置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主論壇,以及“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宣傳推廣”4個平行分論壇。大會將結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與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等內容,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廣泛開展研討、分享和交流,努力推動形成一系列有價值、有深度的觀點和成果。會議將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行。全國碳市場于7月16日啟動上線交易以來,整體運行平穩,企業減排意識不斷提升,市場活躍度穩步提高??傮w來看,全國碳市場作為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重要政策工具的作用得以初步顯現。截至12月22日,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年覆蓋約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4億噸,累計成交額58.02億元。
劉志全介紹了環評與排污許可工作進展和成效。今年以來,生態環境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加強生態環境源頭防控和過程監管,協同推進“放管服”,發揮環評與排污許可制度效力?!堕L江保護法》《海南自由貿易港法》以及26部地方性法規,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確立為重要法律制度。目前,全國所有省份、地市兩級“三線一單”成果均完成政府發布,基本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排污許可制全面實施進入新階段,全國已將304.24萬個固定污染源納入排污管理。組織全國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開展排污許可證質量及執行報告“雙百”檢查,督促30.46萬家排污單位提交2020年度執行報告。以嚴控“兩高”項目等盲目發展為抓手,嚴格環境準入,進一步發揮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預防作用,全年全國共審批項目環評10.53萬個。堅持協同推進環評“放管服”,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研究制定了“十四五”環評與排污許可工作實施方案,形成推進各項改革的“施工圖”。
有記者問到深化環評“放管服”改革、做好“六穩”“六保”任務等有關情況。劉志全介紹,深化“放管服”改革,既要守好環保底線,又要努力保障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一是簡政放權,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1月-11月,在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2%的情況下,全國審批10.53萬個建設項目環評,同比下降43.4%;共完成38.25萬個登記表項目備案,同比下降57.4%,改革成效顯著。二是放管并重,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嚴格準入要求,印發加強“兩高”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指導意見,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三是狠抓審批服務,加強企業和基層幫扶。提升“三本臺賬”環評審批服務質量,對國家、地方、利用外資重大項目,采取提前介入指導、開辟綠色通道等方式,提高環評效率。“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將繼續深化環評領域“放管服”改革,優化完善環評管理鏈條,不斷提升審批服務水平,全面加強環境準入和監管。
針對河北山海關古城清潔取暖被指“一刀切”,禁止燒柴取暖、封堵爐灶導致部分群眾挨凍情況,劉友賓說,生態環境部對此事高度重視,已組織調查了解情況,督促地方切實整改,并將密切關注后續整改落實情況。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是一項民生工程,要把保障群眾溫暖過冬作為底線,堅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近年來,生態環境部持續組織對清潔取暖改造落實情況和群眾溫暖過冬保障情況進行排查,并利用“12369”環保舉報平臺等投訴舉報渠道了解一些地方“煤改氣”“煤改電”供暖保障方面出現的問題。對社會反映的“一刀切”等行為,生態環境部將第一時間組織調查核實,督促有關地方解決,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相關文章:
相關推薦: